Sunday, May 8, 2011

夕阳





斜阳无限 无奈只一息间灿烂
随云霞渐散 逝去的光彩不复还
迟迟年月 难耐这一生的变幻
如浮云聚散 缠结这沧桑的倦颜
漫长路 骤觉光阴退减
欢欣总短暂未再返
哪个看透我梦想是平淡
曾遇上几多风雨翻
编织我交错梦幻
曾遇你真心的臂弯
伴我走过患难
奔波中心灰意淡
路上纷扰波折再一弯
一天想到归去但已晚
啊 天生孤单的我心暗淡
路上风霜哭笑再一弯
一天想 想到归去但已晚



Saturday, May 7, 2011

新加坡之旅 2011

历史上有关新加坡的最早记载是在公元3世纪。当时的中国人把新加坡称为蒲罗中,意为“半岛尾端的岛屿”。又因为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是印度洋至太平洋的必经之地,所以海上来往的人们也贴切地把她称之为淡马锡(Temasek),意思是“海城”。

    新加坡这个名称是由“新加普拉”(Singapura)衍生而来,“新加普拉”意谓“狮子城”。相传13世纪时一位苏门答腊王子在第一次踏入新加坡 岛游历时,看到一只如老虎模样的野兽,它“行动敏捷而美丽,艳红的身躯,漆黑的头”。有人认为,这很可能就是头狮子,于是王子就把新加坡岛叫做狮子城。一个世纪之后,“新加普拉”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虽然战争的结果并无明显的赢家,但新加坡却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战后新加坡被各方所遗弃,房屋全毁而沦为丛林,从此沉寂隐没直至公元17世纪。

    新加坡的再度被发现是在公元1811年,一百名马来人在其首领田缅刚的带领下,来此地落户。8年后,英国的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在新加坡河岸登陆,他认为即使当地海盗猖獗,新加坡仍是一个最理想的英国海外贸易据点。其后的110年间,莱佛士将新加坡建设成为自由港的理想逐步成为现实,自由贸易政策吸引了亚洲各地的移民来此辛勤工作以追求个人幸福,新加坡渐渐成为亚洲人理想中的天堂。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的入侵使新加坡自由港的梦想破灭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新加坡的命运,新加坡人决定脱离英国寻求独立。1959年新加坡人的愿望顺利达成,继而推举李光耀出任第一任总理。1963年 新加坡和马来亚、北婆罗州(今沙巴)、沙捞越组成马来西亚联邦。此联邦由马来亚总理东古-拉赫曼提议筹组,但只维持了两年的时间。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 来西亚联邦,正式成为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在的新加坡不仅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也是亚洲的工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而她更是景色优美的旅游胜地,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

   今日的新加坡,汇聚了现代与传统的风格特色,融合东西文化之精粹。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华人文化、马来文化及印度文化等多元民族特色。不同的民族聚居在一 起,形成多个民族文化区,从牛车水、小印度到芽茏士乃,都是新加坡著名的观光胜地。新加坡作为一个现代都市,固然有着钢筋水泥森林的一面,可盎然绿意也充 满了整个城区,可以说,岛内干净整洁又充满都市气息。除了万礼胡姬花园,在这个都市丛林中还有一个真正丛林茂密的天然保护区和世界上首个夜间动物园。人们 可以不问季节轻松地踏上去往新加坡的旅途,显示出新加坡悠然、休闲的一面。在安全整洁的环境中,尽情游览优质景点,血拼各式商品,饕餮多样美食及参加种种 娱乐活动,一定会令您留连忘返。

















吉胆岛 - Pulau Ketam

    吉胆岛(马来语:Pulau Ketam)又称浮罗吉胆,旧称吉洞岛,是位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巴生港岸外的一个小岛,隶属巴生县。吉胆岛在马来文意为“螃蟹岛”,全岛位于潮汐线下,以红树林为植被。岛上有两个渔村,即吉胆村及五条港村,岛上建筑都建立在高脚柱上,以避潮汐。居民人口约九千人,以华裔居多,多为潮州人及福建人,主要以渔业为生,其次是商人。
吉胆岛除了是渔业重镇外,也是雪兰莪的旅游区之一。

    曾经到过吉胆岛旅游的游客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同感与惊奇,如何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地带建立一个世外桃源呢?其史迹是值得一提及赞扬的。吉胆岛原是荒芜人烟的弹丸小岛,红木丛生的沼泽地带,亦是盛产螃蟹之地。最先来到吉胆捕捉螃蟹的,是自来吧生港口海南村的三位海南籍先贤。
    初期,他们每隔一日划着舢舨来回两地。然而路途遥远,为省时起见,他们在岛上砍伐红树木建立简单的哑答屋居住 (公厝前,地点在港内河直往至岛的另一端的河口处)
    然后,他们轮流往返于港口售卖螃蟹与购买日常用品。并1872年始供奉昭应,天后娘娘神位。
1875年间,福建,潮州籍贯的先贤们亦相续来到吉胆。至1883年,人数增至数十人,这时候以捕捉鱼、虾、蟹为主 。开始有小商人售卖日常用品及收购鱼产等等。后因环境不够理想之故,慢慢的人们由公厝前移居至现在居住之处。
    早在1892年的街场区已开始有两层楼的哑答板屋。 前座为乡亲们聚会联谊休闲处,后座为昭应庙天后宫之神位安置。(现为村委会会址)。并由海南岛运来神龛,牌匾“海表英风” 刻光绪年间。
    1896 年警察局建立于街场区。1895年福龙宫建立。












Thursday, May 5, 2011

清明节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
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 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称清明节为“鬼门关节”。
扫墓是清明的一项主要活动。旧时,泰安的扫墓仪式比较隆重。男主人挑着四个小菜和水饺到祖坟,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烧纸,洒酒祭奠。招远、即墨、临 朐、临清等地扫墓时还要给坟墓添新土。据说,这是给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实质上是对祖先的怀念。多数地区是在清明这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 寒食这天扫墓,而龙口、博兴等地则在清明前四天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扫墓。
清明节山东各地都插柳条、松枝,据说是纪念介子推。泰安家家户户插柳条,并给狗戴上柳条圈。民谣:“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即墨则习惯戴松枝,寓 意要象松柏一样兴旺。临沂、诸城却用柳条、松枝在墙壁等处轻轻抽打,边打边说:“一年一个清明节,杨柳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把人蜇。”